反恐、海上救援、编队巡航……6月6日,3艘即将奔赴青岛执行奥运“帆船赛”安保任务的海警舰艇,在浙江海域进行了实战演练。在这次演练中,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要求舰艇官兵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外事知识,同时一定要具有及时有力掌控海上治安状况的能力。
沈阳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,对奥运安保工作一直在潜心研究,把诸多被人称之为“秘密武器”的高科技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奥运安保工作中。近日,记者来到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见识了这些“秘密武器”。
拥有这种“X光眼”的,就是超大屏幕便携式X光检查系统。它于今年1月落户沈阳,能对所有的手提包和大的包裹、行李箱进行快速一次性检查,能快速安装、实时成像,满足机场、车站、边防检查、缉私缉毒、公安排爆等机动安全检查的需要。这套设备装在两个黑色箱子里,如其名:便携式。“能够最终靠笔记本电脑来控制,很方便,可随时随地开展工作”。该仪器在国际上也属一流水平。通过X光透视,一切可疑物品都难逃“法眼”。
这种视频探测器是于去年年底引进的。它有广角镜头,拍摄范围比较广,还可用于近距离观察。检查镜探入车底时也运动自如,不会被损坏。探杆可以拉至所需要的长度,对人工观察不便的“犄角旮旯”进行清晰观察。视频探测器表面上很不起眼:装置设备的箱子,还不如一般的旅行包大。但它有一个能伸缩的棍状探杆,能“看到”难以观察的“死角地带”,尤其在黑暗中,它还能自动转换为红外摄像头,显示黑白图像进行搜索。
这种手持流体探测仪,是一种独特的革新产品,它主要被用来对密封容器内的易燃易爆液体进行无接触的探测。它能快速安全地检查各种不一样的材质容器内的液体,而且不需要破坏容器上的封印或者标签。探测仪就放在一个手提包大小的黄箱内。在现场,一名特警拿出感应器,分别对饮料和汽油进行测验。当感应器贴近饮料,指示灯为绿色,说明容器内的液体为非可燃性;贴近汽油,指示灯为红色,说明液体具有危险性。“这种探测器灵敏度较高,能实时显示探测结果。可以说,是液体危险品的克星”。
该探测器用于探测处于工作状态的定时雷管(机械式的、电子机械式的或电子式的)以及别的形式的电子雷管,外观很像普通的警棍。它结构紧密相连,易于携带,特警可用它搜查定时爆炸物及建筑物、交通工具中可疑物品(定时雷管和其他电子雷管)。“警棍”连接着一个耳塞,这就是时钟类探测器。它还有个昵称,叫“电子听器”。“别看它简单,作用可很大,只要有定时爆炸物,它就会有感应。这种探测器有点像医生用的听诊器。我们靠它来诊断有没有定时爆炸物”。
排爆机器人是“秘密武器”中的明星,“身价”不菲。它可用于在种复杂地形进行排爆。具有出众的爬坡、爬楼能力,能灵活抓起多种形状、各种摆放位置和姿势的嫌疑物品。最大爬坡能力为45度楼梯。可远距离连续销毁爆炸物。还标配可遥控转动彩色摄像机,其中大变焦摄像机可128倍放大,确保观察无死角。目前,它在国内同类装备中处于领头羊,只有少数城市拥有这种机器人。排爆机器人外形酷似火星探测机器人。它的结构十分紧凑,两排6轮驱动,车轮外覆盖着抓地橡胶履带,移动非常迅速。这台排爆机器人的身上带有5个摄像头,这就是它的“眼睛”。机器人通过“眼睛”把看到的现场传输到遥控装置的液晶显示屏上,操作人员通过显示屏上的情况做操作。这台排爆机器人还配有红外线夜视系统,可以在夜间进行排爆。遥控器的最远控制距离约100米,通过对遥控器上各种按钮的操纵,机器人张开“手掌”将模拟爆炸物抓起,快速地运送到几十米外的排爆罐中。机器人能抓起重达80公斤的爆炸物。机器人还有一条备用延长手臂可以抓取高处、远处的爆炸物。
排爆服,在沈阳刚“安家”才一个月多。这件衣服能够防护爆炸后产生的超压、碎片、冲击波,对排爆专家进行全方位的保护。其头盔里,装有智能型电池驱动电源系统和排风系统,还有智能式声音放大器及巨响防护装置。排爆服“躺”在地上,就像一个人。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爆服,历经5年时间在全新平台上研制出来,具备最新的模块化防护组合,提供更高的防护能力。它的配置更加齐全,腕部配有头盔遥控器,调节和控制更便利。头盔面罩可以掀起,头盔上方配备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照明灯,操作更方便。一米范围内,500克炸药爆炸不会危及排爆者的生命。
搜爆服,2008年3月才装备特警支队。该服采用了最新材料,重点部位防护严密,等级高,对碎片和冲击波都有充分的防护功能。它还是轻便型、可组合的模块化设计,可根据真实的情况选择穿着,为长时间从事搜爆工作的人员提供灵活、平衡的保护。虽然搜爆服比排爆服便宜了很多,但从表面上看,它们之间的差别不太大,只是重量轻了很多。它可使排爆人员无须使用其他身体降温设备,就可以在炎热和潮湿的环境中工作。
PBA型智能信号发生器,是抑制和对抗遥控爆炸物的一种有效仪器。也叫频率干扰仪。PBA型智能信号发生器的主体,看上去跟台式电脑的主机差不多大。可它的作用却很大,能够屏蔽遥控炸弹的电磁波。当仪器开启后,移动电脑或遥控装置就会无效。记者 霍仕明